Rhodi

顺差迷思、消费权缺位与中国经济下一步

用“消费权模型”重新解读当下、推演未来,并为中国的结构性困境勾勒一条改革与破局路线图 1. 为什么要换一副“镜头”? 传统镜头:看国力——增长率、贸易顺差、外汇储备。 新镜头(消费权模型):看个人——居民能否自由使用财富、享受全球资源。 逻辑起点: 顺差 ≠ 全民受益;逆差 ≠ 国家吃亏。 关键在于 “谁” 真正支配了交换来的价值。 2. 现状剖析...

谁在享受全球化?——从“国家顺差”到“消费权正义”的反思

我们常说中国是“世界工厂”,靠出口赚外汇,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。但在仔细分析贸易结构与财富分配之后,一个更有解释力的模型浮现出来——全球化并非自动惠及人民,顺差也可能掩盖深层的不公。 本文从几个核心经济概念出发,重新审视中美贸易争端、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内消费能力之间的关系,最终将焦点落在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主题上:个体消费者的权利与分配正义。 一、顺差≠国家强大,更非全民受益 长期以来,...

对“党法统一”论述的深度质疑:从话语遮蔽到权力核心

近日流传的一张政治理论类宣传图试图回答“党大还是法大”的问题,宣称“党和法是统一的,不存在谁大谁小的问题”,并进一步强调:党领导依法治国,法律保障党的执政地位,二者相互支撑、不可分割。表面上看,这是一次看似逻辑自洽的权力合法性论述,但深入分析后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:这类话语本质上并非在回应现实问题,而是在构造一种遮蔽结构,用以回避对权力约束机制的根本性追问。 一、偷换概念的“统一论”:...

深入理解闭包:从内存管理到编程范式的探索

引言 闭包(Closure)是编程语言中一个既基础又强大的概念,它赋予了函数“记住”上下文状态的能力。然而,闭包背后的实现机制及其与面向对象编程的关系。本文将从内存管理、语言设计、编程范式等角度,为你揭开闭包的神秘面纱。 一、闭包中的变量:堆还是栈? 逃逸分析决定变量去向 在 Go 语言中,闭包引用的外部变量的存储位置由编译器的逃逸分析(Escape Analysis)决定。如果变量...

一文读懂DDD

本文并不是DDD的实践方法论,而是关注DDD的动机和内在逻辑,用程序员最了解的技术视角,来解释DDD与常见的技术的关系. 什么是DDD DDD(Domain Drive Design)领域驱动设计,是一种针对复杂业务的大型系统的设计思想。 DDD并不是技术视角,也不是某种”软件架构“。这是很多程序员朋友初次接触容易踏入的理解误区。 为何需要DDD 单体应用应该是每一个应用的起点。就以We...